經營管理
今年以來,胡家河礦緊扣“協同增效年”主題,深入踐行“四種經營理念”,以效益效率為導向,持續加強成本管控,通過優化成本管理、提高生產效率、提升煤質等舉措,鞏固拓展降本成效,打響降本增效攻堅戰、持久戰。

全域挖潛 筑牢降本根基
經營質效是企業生存發展的“生命線”。該礦全面推行“全員參與、全過程覆蓋、全方位管控”的成本管理模式,嚴把審批流程“關鍵關口”,將成本管控責任細化到崗、精準落實到人,構建“多層級審核、全流程追溯”閉環管理機制。強化預算全過程管理,嚴控非生產性項目和費用支出,完善項目合規管控體系,推動項目質量和經濟效益“雙提升”。依照閑置資產盤活方案,建立內部調劑機制,有效開展閑置資產分析,細化盤活措施,進一步提高設備的利用率,降低生產成本,實現“物盡其用、降本增收”。
在科研管理領域,該礦全過程監督科研項目,聚焦先進技術裝備引進與科研成果轉化應用,從提升科研項目實際應用效能出發,優化研發經費投入結構。同時,建立科研經費與成果應用掛鉤的考核機制,以“月度跟進進度、季度總結成效、年度考核獎懲”的模式,保障科研項目高效落地,切實提升科技成果對降本增效的貢獻率。

多維發力 激活生產效能
安全是最大的效益。該礦堅決守牢安全底線,始終堅持“一井三區、一區一面、三區聯動”的生產布局與“一采、一備、一掘”三區聯動的生產接續模式,全面推進“一優三減”和“三優兩提高”,推廣超長工作面、災害治理巷、集中泄水巷設計,有效降低萬噸掘進率與采掘比,充分釋放優質產能,實現量的穩定增長。
在工程管理方面,該礦嚴格規范實施零星工程“揭榜掛帥”內部競標機制,內部協調效率顯著提升,相較原計劃工期縮短5%~12%。實施隨掘隨噴“一體化”施工,引進小型挖掘機等設備替代人工起底,單班起底效率提升4倍,顯著降低人工成本與勞動強度。
為實現資源“顆粒歸倉”,該礦通過應用頂煤探查孔技術,積極發揮“一孔多用”效能,實現隱蔽致災因素精準普查、頂煤資源最大化回收,頂煤回收率穩定在90%以上;同時推行“落刀控速+底煤回收”聯動機制,精準控制2.5米落刀高度,實現月推進度減少10.5米,多回收約60萬噸原煤,實現效率與資源利用率“雙提升”。

精控煤質 搶占增效高地
煤炭質量是企業搶占市場的“核心競爭力”。該礦積極開展“三品”建設,持續優化產品結構,打造“生產源頭、倉儲運輸、洗選加工、配煤發運”全流程精細化管控體系,進一步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,推動“精煤戰略”落地見效。
在煤質管控環節,該礦從優化采掘工作面設計、配套高效生產設備入手,降低原煤含矸率;引入TDS智能干選技術與“動篩脫汰+矸石再選”工藝,將矸石帶煤率穩定控制在1.5%以下,商品混煤加權平均熱值保持在5500大卡,實現“以質取勝、以效爭先”。
此外,該礦精準把握市場走勢,積極拓展電煤、化工煤等多元市場,敏銳捕捉客戶需求與市場動態,靈活調整銷售策略,構建“以質促銷、以銷促產”的良性循環營銷模式,確保優質煤品“產得出、銷得好、效益高”。(田磊)
編輯:達文娟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