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層動態
為充分調動全員學習陜煤集團“四種經營理念”、參與降本增效行動的積極性,根據公司《關于開展“四種經營理念”落地提升專項行動的通知》要求,自5月份開始,公司面向全體干部職工開展“四種經營理念”“金點子”征集活動,引導廣大干部職工立足崗位主動學習思考,以實際行動和實實在在的成效為公司降本增效工作做出貢獻。公司網站、微信公眾號開設專欄,交流分享“四種經營理念”“金點子”案例。
今天推出案例分享第十七期,一起來看看優秀的“金點子”吧!
大佛寺礦:技術改造提升制氮設備運行質效

具體內容:針對木盤川風井廣場制氮機房冷凍室式干燥機不能監測運行電流,致使工作人員不能及時發現設備故障,造成設備長期帶病運行易損壞的情況,大佛寺礦集思廣益,積極對制氮系統進行技術改造,為每臺干燥機加裝電流互感器,實現了對干燥機運行電流的實時監測,在確保設備安全平穩運行的同時,有效延長了設備使用壽命、降低了維修成本。
實施效果:加裝電流互感器后,工作人員可根據運行電流變化情況,實時掌握制氮設備運行工況,及時發現存在問題,并第一時間排除故障,有效杜絕了設備帶病運行,延長了設備使用壽命。同時,通過實時監測,能夠確保設備始終處于最佳運行工況,及時排除壓縮空氣中的水分,大幅減少了碳粉子篩更換頻率,提升了制冷效果。與改造前相比,每套制氮系統每年可節約設備維修及更換碳粉子篩費用約19萬元。
胡家河礦:一孔多用裝置

具體內容:針對傳統高位定向鉆孔功能單一的問題,胡家河礦抽采隊創新提出“套管+雙接口獨立控制”方案。該裝置以180套管為主體,集成51mm與25mm兩種接口并各設獨立球閥,形成“一主兩輔、功能切換”模式。通過控制閥門,可靈活實現瓦斯抽采、注入液態二氧化碳防滅火或注水控溫等多重功能,有效構建了“瓦斯治理+防滅火”一體化機制。
實施效果:該技術顯著提升了鉆孔綜合利用效率與作業安全,降低了勞動及綜合成本,不僅避免了重復鉆孔帶來的工期延長與圍巖擾動,更將單個工作面的定向鉆孔連接成本降低50%,節約成本6萬元,以更高效率實現了安全增效。
小莊礦:優化40307工作面底煤回采工藝

具體內容:小莊礦40307工作面平均底煤7.8米,開采中遺煤較多。該礦通過優化回采方案,在工作面25架處形成高于運順1.5米的最高點作為擋水梁,防止水上系統,并對工作面30-100架向下開挖形成“大鍋底”形,采用回采底煤的方式增加原煤產量,實現安全生產與降本增效的雙重目標。
實施效果:40307工作面單刀底煤回收量,以30-100架為核算區間,平均底煤厚度1米、傾向長度122米、推采進尺0.8米,單刀可回收1×122×0.8×1.33=130噸。平均每個圓班推進5刀,每天可回收130×5=650噸。塊煤售價566元/噸,單位成本416元/噸,9月份創效(566-416)×650×28=273萬元。
文家坡礦:定向泄水實現“靶向治水”與效益雙贏

具體內容:文家坡礦在主副立井井筒水害治理中,應用定向泄水鉆孔技術,通過精準定位含水層,在井筒外圍施工兩組鉆孔,構建有效導水通道,將井筒周邊承壓水定向引入預設排水系統。水質監測數據顯示,ZX-3、ZX-4泄水孔所疏放水的礦化度約為300mg/L,符合井下用水標準。
實施效果:項目實施后成效顯著,目前泄水孔日排水量為1200立方米,可用于井下生產用水,按照井下用水成本3元/噸測算,全年預計可節約用水成本約80.4萬元,在有效防治水害的同時,取得顯著經濟效益。
孟村礦:自主構建掘進巷道頂板風險預警模型

具體內容:在礦井掘進作業過程中,由于頂板應力動態變化復雜,頂板管理長期以來都是安全生產的關鍵難點。為此,孟村礦應用MATLAB軟件構建掘進巷道頂板風險預警模型,通過將地質構造、煤巖特性、片幫詳情等復雜的井下地質條件轉化為可量化的風險評估指標,便能清晰掌握頂板失穩的規律性特征,方便采取針對性超前支護措施,從源頭上規避頂板失穩風險。
實施效果:經現場實測驗證,該系統所應用的401105工作面頂板高冒點數量顯著下降,支護作業效率大幅提升,每年可節約支護材料成本80余萬元,實現了安全管理與生產效能的“雙提升”。
文家坡發電公司:解鎖全廠事故總信號合成新邏輯

具體內容:在電網發展中,電廠事故總信號對調度部門故障判斷至關重要,但此前文家坡發電公司存在信號上送不及時或誤報問題。為解決事故信號報送不及時、電網速率響應不及時的問題,文家坡發電公司通過串接硬壓板控制發變組程跳逆功率信號,并在遠動裝置內設置邏輯及10秒延時復歸功能,使得信號傳輸效率與精度大大提升。
實施效果:自該系統上線以來,連續18個月運行動作可靠,累計監測32次設備操作,均無拒動或誤報,準確識別率達100%,驗證了事故總邏輯的正確性與合理性。通過信號優化,電網一次設備故障告警響應時間縮短40%,調控技術支持系統智能告警誤判率從之前的8.5%降至0,切實滿足了設備實時監控需求,機組運行穩定性顯著增強,為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提供了堅實保障。
鐵運分公司:盡頭線防沖撞緊急放風系統

具體內容:隨著煤炭裝運任務逐漸增大,內燃機車在調車作業和單機運行過程中,由于受線路條件限制(如曲線等)、霧雪雨天氣影響和作業人員間斷瞭望、速度控制不當等影響,易沖撞車擋和越過終端,從而造成機車冒進、撞擊擋車器調車事故。為此,鐵運分公司創新團隊研發了盡頭線防沖撞緊急放風系統,該系統裝置通過太陽能電池板及蓄電池提供電力,采用電磁諧振探測和無線數字傳輸電臺技術,對列車超速等異常情況自動預警,以技術手段筑牢安全防線。
實施效果:實現了機車在鐵路線路盡頭線作業時車輪信號的實時監測,當檢測到機車車輪信號越限時,該系統能在0.3秒內使機車車輛緊急放風,強迫機車制動,對鐵路行車安全提供了堅實保障。同時,在降本增效方面,分公司自購元器件并進行編程調試,成本投入為5.8萬元,較業內采購價節約成本17.8萬元。
電力公司:除濕改造 護航雨季電網安全

具體內容:雨季和秋淋天氣,使變電站面臨濕度高、設備易受潮等問題,電力公司在10kV開關柜柜頂加裝頂置式智能除濕裝置,對柜內濕度進行實時監測并除濕。當濕度超過50%時,除濕設備通過制造凝露使潮濕空氣凝結成水,形成的凝結水被隔離并進行霧化處理,直接在柜外揮發排出,同時將已干燥的空氣回注柜內,使柜內形成微正壓,抑制外界潮濕空氣的滲入,持續降低濕度并預防凝露。
實施效果:改造完成后,站內開關柜濕度降至45%以下,凝露現象減少90%,設備絕緣性能明顯提升。設備因潮濕導致的故障率大幅下降,維護頻次和成本同步降低,有效保障了供電設備的安全運行。
編輯:達文娟


